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父子相疑变乱生.三十 (第10/15页)
贤王面子而只得生生忍下、只在回府后连骂几声「不知好歹」。 好在这世上聪明人不少、自以为聪明的也很多。想着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一些投机之人便另取蹊径地投效了萧宇、打算从这位皇长子身上挣一把从龙之功,这才让颍王殿下斥资无数的「礼贤下士」不至于彻底沦为一场笑话。 但在萧宸看来,萧宇这种拓展心腹势力的方式根本是自个儿将自个儿往绝路上推。 大昭延续至今已有七代,许多方面的规矩都考虑得十分周全。比如皇子封王,基础人事和起居支出都是由皇家直接支付供给,确保这些王爷能够过上足够气派体面的生活,却不会有太多能拿来做怪的闲钱。萧宇母家势微,在财力上能得着的支持本就十分有限,如今又要出钱出力地供着这些门客,只怕还没得着收获的一天,就先要让这些皇长子党的「中流砥柱」彻底榨乾了。 ──更别提如此积极蒐罗心腹结党营私,只会更招了父皇厌恶。 萧宸对这位长兄的手足之情早在上一世就已消磨殆尽;眼下抱持的态度也不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而已,自然不会对萧宇自寻死路的举动加以拦阻或提点。所以知晓萧宇的种种作为后,萧宸也就只是让人多加留心他的钱财来源和谋划、防着对方狗急跳墙而已,并没有在「礼贤下士」方面扳回一城的打算。 相较萧宇这些日子来的「努力」,更让他在意的,是楼孟允近期的种种动静。 对于此人半途拦路、口口声声要求萧宸举荐他做今科主试的举动,给触了逆鳞的帝王并未明着惩处,而是在召来楼辉密议后下旨将楼孟允由礼部制举司调往了集文馆做编修,专门负责古籍编葺修缮的工作。 若说在制举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