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剧情的正确方法_分卷阅读3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0 (第3/4页)

,否则在外流浪的孩子,几乎是没有女孩的。

    比较令人惊喜的是这个十九岁的少年,名叫黄俞麒,居然是个童生。

    他也算是倒霉,家里本在当地也算是小地主,还雇了几个佃户,眼看等黄俞麒考上秀才,就要飞黄腾达。哪知黄俞麒结的亲事却得罪了当地一名小吏,于是当年徭役时被这小吏暗中使了手段,既不让黄家花钱粮免了徭役,在分配时还给黄俞麒父亲并大伯发配了最苦最累的活。不过一个月下来,黄俞麒的父亲就累断了气,而大伯回来后也眼看着就要不行。黄家虽然有些地,但家里顶梁柱一死一病,只剩他一个没大用的童生,最后散尽家财,也没救回大伯。

    后来黄俞麒跑去衙门上告,可是能有什么用呢?

    这个时代的衙门,真的是你进门就要开始塞钱,若塞到位了还好些,告的至少能成。若没塞到位,那不管你是不是首告是不是苦主,上得公堂来,原告被告皆先打一顿,县太爷高坐公堂,只问你认不认罪,若敢说“不认,不知何罪”,那又是一个顶撞官员,再打一顿,打到谁受不了了,认罪了,自然这案子就破了。这时候原告被告都被打的半死,再被搜刮了家产,基本没什么活路了,而县官却是又得了一个“断案如神”的美名——便是那些“清官”,也只是不打原告只打被告,或只凭一己之见,打那个他觉得“有罪”的人而已。

    什么讲证据,说公道,循法律——只有大户才能得到这些所有人都应有的待遇。

    然而这些大户乡绅,也根本不需上公堂。

    黄俞麒不懂这些道道,加上黄家已经没太多钱来塞,他告的还是本地皂吏——最后结果是黄家家破人亡,田产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