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世浮图_分卷阅读3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4 (第4/4页)

力。

    七岁那年在嘉兴,她便亲眼见过父亲制丝。

    上好的早蚕蚕种,挑选后用竹篾盘盛了,置于屋顶,蚕纸四角用小石块压住,任凭它经受霜雪、风雨、雷电。

    二十天后,孱弱的蚕种死掉,留下来的蚕种在清明节后三天自然出生。

    父亲说这个叫“天浴”,承不了天浴的蚕种,也制不了好衣裳。

    幼蚕出生后,要采新鲜滋润的嘉兴桑,只有最锋利的桐乡剪才能不伤叶片菁华,吃最好的桑叶,蚕吐出来的丝才会有光泽。

    蚕吃饱睡足,临结茧时,父亲削了竹篾编成蚕箔,再搭一个离地六尺高的木架,地面放炭火,须得是无烟且不爆火星子的银霜炭。

    四周再每隔四五尺摆放一个火盆,初结茧时,火力轻微,茧衣结成后,每盆炭火再添半斤炭,蚕吐出的丝随即干燥。

    父亲说,这样结出来的丝经久不坏,制成衣裳,放在水里洗一百多次,丝质仍然完好如初,没有毁损。

    缫丝时一次投进锅里二十个茧,水沸后用竹签拨动水面,丝头慢慢就出现了,柴火须得干燥无烟,丝的色泽才不会损坏。

    父亲将丝头提在手上,穿过竹针眼,绕过星丁头,挂在送丝竿上,连接大关车,此时要紧的是用盆盛装四五两炭生火,放在离大关车五寸左右的地方。

    大关车飞快旋转时,丝一边转一边被炭火烘干,这样方能保持蚕丝的色泽。

    调丝,分经纬,上花机织造,浆丝,牵边,最后用稻杆灰加水煮练,用猪胰脂浸泡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