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_第24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1节 (第2/6页)

人才就该提拔重用。”

    “就他了,你们两个好好合作,记得话本的质量一定不能下滑。”

    张煌言只得弱弱的说道,

    “伯父,那兵部郎中的位置?”

    李适白了张煌言一眼,眼里只想进步,这样哪里能成大器。

    “话本完结你就去兵部上任。”

    张煌言顿时大喜,然后屁颠屁颠的就去写话本去了。

    李适印的五千万两纸币,早就被投放到市场上。再加上朝廷上马了大量的大工程,每月军饷和官员的俸禄。

    以目前朝廷的收入,户部不知道破产了多少次。

    还好有李大人这种鬼才在,没有钱就印,硬是将大明的财政给兜住。

    百官表示自从李大人上任户部尚书以来,我大明朝廷就再也没有差过钱了,也再也没有拖欠过俸禄了。

    以前爱搭不理的纸币现在居然成了香饽饽,甚至边关出现十两银子兑换三两纸币这种骇人听闻的事。

    银子现在一般只在海贸和钱币兑换上使用,北方的一切交易都是采用纸币,商人百姓也渐渐习惯了纸币这种既方便又实用的交易方式。

    纸币之所以硬挺,一是朝廷的税收必须要用纸币缴纳,这是纸币信用的基本保证。

    二便是京师织造局的布匹也起到至关重要的的作用,承担了纸币的主要信用。现在织造局的布匹畅销海内外,物美价廉,深受各地区人的喜爱。

    三便是边关的贸易也采用纸币交易,这扩大了纸币的交易范围,间接增强了纸币的信用。

    纸币对于蒙古人来说更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