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7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71节 (第4/8页)

“听说提督近日处境不佳啊,龙困于浅海、虎落于平岗啊。”

    金声桓颇是不忿的放下茶盏,闷声道

    “章于天那鸟厮,还有董学成那损人实在可恨,明明就是瞧上了我老金的家业,贪得无厌,屡次索贿,一开始我还给,可这厮毫不知足,胃口越来越大,我便婉拒了,他竟趁机排挤与我,实在该杀!”

    一旁坐着的王得仁也附和道

    “那些个北京遣来的官员从来就没有信任过我们,处处提防,还好几次克扣该发的粮饷,明是将我们当做外人。”

    事实上,清廷入关后采取的“以汉制汉”政策非常巧妙,简单来说,清廷在投降归附自己的汉人兵将中制造出了一个“鄙视链”。

    其中地位最高的是那些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归附后金的辽地汉人,诸如李国翰一类,他们除了和满清宗室没法比外,其余和一般八旗氏族地位相当,算是鄙视链的顶端。

    其下便是后来投降的明朝边军,如祖大寿、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等人,这些人往往都带着不少军队和技术来降,满清虽然也加以重用,甚至让其负责一方,但同时也有不少防备和掣肘。

    再其次便是入关后投降的北方明军,对于这些人清廷大多都将其分散到各个八旗将领麾下辖制,如果没有八旗统帅管辖,就会尽量防备,比如姜镶。再有便是南下后投降的原弘光朝、隆武朝麾下部队,比如金声桓,对于这些人便是防备和打压大于信任了。

    这两个部分是绿营的主要组成。

    而在鄙视链最下面的,便是原顺、西的农民军,对于这部分人,满清很少接受大规模投降,即使投降也会想方设法的架空乃至杀害,典型便是历史上降清的孙可望,即使主动投降,但清廷依旧完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