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7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71节 (第8/8页)

入了科举考试范围当中,当然绝大多数士子并未将这当成一回事,毕竟也不是什么硬性规定。

    但张煌言是一个例外,史载他弯弓上马,“三发皆中”,令在场考官和士子无不“叹服”。在江南地区清流雅致的风气中,堪称一股“泥石流”。

    当初弘光遇难,清军一路自扬州、南京、嘉兴、杭州等地,势如破竹,所过或死或降,尤其是南京的主动献城,让江南不少州县直接易帜。而张煌言却逆流而上,投奔被张名振拥护监国的鲁王朱以海,前往舟山、浙东等地征募士卒。

    在南明的一众文官中,他属于第一批意识到控制一支嫡系武装重要性的,故而没有像东林党或是后来丁魁楚、何腾蛟他们企图节制地方军阀部队,而是自己亲自征募组建新军。历史上,张煌言和兵部右侍郎王翊的军队军纪肃然,在一众军阀气息深重的南明军队中独树一帜。

    “嗖!”

    随着一箭中靶,身后传来爽朗的笑声,只见一位面若红枣的带甲将领大步走了过来。

    “玄着(张煌言字)练箭多日,莫不是心中有郁?”

    张煌言长叹一声

    “定西侯莫不知?那多铎严令禁海,沿海百姓全部内迁三十里,咱们别说粮食衣用难以补给,武器消耗也日渐捉襟见肘,长此以往,最多一两月,就得不攻自破啊!”

    来人正是昔日鲁王监国政权的灵魂人物,定西侯、富平将军张名振。张名振本是武官出身,原为台州石浦游击将军,但却颇有文人气,与张煌言这个有“武人气”的文官很是相善。

    自江南沦陷以来,反抗运动虽然此起彼伏,但却也不断削弱,时至今日,就吴王朱以海名义之下,也就不足三万兵卒可用,且其中大多都是地方乡勇和豪强私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