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7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74节 (第2/8页)

见的驳回了。

    他的意见很简单,这些技术含量不高,通用性极强,规模不小的生产,完全可以承包给民营的工坊和百姓。

    朱由榔这个打算不仅只是出于省事,更重要的还是在于作为一名后世大学生,他明白,所谓资本主义从来就不是朝廷建几个工厂、开几个港口就能解决问题的。

    否则满清的洋务运动怎么没有成功啊?

    不就是因为那种所谓的“官督商办”无法激发真正的资产阶级对利润的内生动力嘛,他想要真正的将大明改造成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国家,就必须创造出一个新兴阶级。

    而这些订单,就是最初步的尝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陈子壮是很传统的儒家士大夫,对于这种将军队所用后勤物资托付给“唯利是图”的商贾,实在是不放心。

    “陛下,若是交与民间制造,一来难以监督,恐有粗制滥造之嫌,其次,也难免会出现官商勾结的可能啊。”

    陈子壮的担忧不无道理,当年志愿军出征朝鲜时,都有收到过黑心资本家制造的假冒伪劣药品的记录,何况于明清之际?至于官商勾结,这玩意后世都无法根治,何况现在。

    对于第一点,朱由榔的解决方法还是学习后来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先进经验。

    其一,让都察院设立专门部门用于质量检查,之所以设在都察院无非工部,就是预防串联。

    除此之外,建立一个初步的“合同机制”,即交付订单时朝廷和商家签订合同,交付三分之一的定金,完成检验无误后交付全款,但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