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子的科举路_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17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174节 (第5/7页)

秋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个法子挺好,这样有灾荒来临之时,百姓们就不用因为缺粮而心中不安了。

    在林远秋看来,这世上谁人愿意过着跌沛流离、饥不饱腹的日子呢。想来等灾民们借了粮食,接下来就是好好补救,争取早日把粮食归还上了。

    至于朝廷,也不会因为支出大量的赈济粮而造成粮仓空虚,以致于等到了真正需要大赈灾的时候,却拿不出粮食来。

    只不过,在使用此方法前,一定得区分出可补救与不可补救的两种情况。别到时地里根本补种不出粮食,而这边还逼着灾民归还粮食,这不是逼人家走投无路吗。

    林远秋认为,凡不能补救的,朝廷只能发放不用归还的救济粮给灾民。

    整理好自己的法子,林远秋组织了一下语言,而后开口说道,“回禀圣上,微臣以为,若旱涝致使田地一时无法续种,则依旧赈济,可若涝旱能挽回,则可通融借粮,不收息,俟来年丰熟补还,如此,虽遇歉,然民不缺食,亦免于流亡。”

    借粮?

    景康帝愣住,每回一有灾荒,朝廷想到的都是直接赈济,还从未有人想过用出借粮食的方式供灾民们度过难关。

    不过只一细想,景康帝就觉得此方法甚妙。

    因为只有这样,灾民们才会安心且积极忙于地里,等得了收成,就把借粮还上。

    还有,就像林修撰说的,此方法可免于流亡。

    要知道,每有灾荒生起,最让景康帝头痛的就是聚集成势的流民了,不但影响了社会的安定,也威胁着朝堂,若管控不好的话,颠覆政权也是极有可能的。

    这下,算是从根本上把难题解决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