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决战 (第2/4页)
与李瑁这般同样忐忑的当然还有奕川对面的安禄山。 安禄山立于中军阵前,看着在奕川上游与燕军杀地有来有往的剑南军,一口吐沫重重地啐在了地上。 “啊呸,天下人都说我安禄山早有反意,蓄意起兵,其中尤以他李瑁叫地最凶。你们看看,难道他李瑁就是什么孝子忠臣吗?若非有意谋反,他一个剑南镇何来的十余万精兵。”安禄山指着对岸乌压压的剑南军,对身旁的高尚抱怨道。 其实安禄山所言倒是一点不假,李瑁八月初出关南下,四日后过得剑门关,他回到剑南不过区区五日,便统兵十八万出蜀,北上与安禄山为敌。 要说这些兵马是李瑁临时征召,天下谁人会信?唯一的解释就是李瑁早有预谋,屯兵已久了。 高尚对安禄山道:“以臣看来,李瑁早有反意对陛下来说却也不是什么坏事。” “此话怎讲?”安禄山听高尚这么说,转头问道。 高尚回道:“李瑁此前多次与陛下为难,拒绝陛下二分天下之计,无非就是因为他未见识过我河北兵锋。此战殿下能杀了李瑁最好,若是不能,到时李瑁自己也会缩回襄樊,让出中原和关中,转而对江南道动手。到时唐廷四面楚歌,李瑁牵制住唐廷江南的兵力,陛下再想夺取天下岂非容易许多。” 如今的大唐朝廷虽然腐朽不堪,但还未全失天下民心,富庶的江淮和江南两道也还在唐廷手中,安禄山想要一战而定着实不是易事。 可若是有李瑁攻取江南,那他便会吸住大唐在江南甚至淮南一代的兵力和钱粮,他只需专心攻取关中、朔方便可,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