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官学 (第3/4页)
:“要限世家之力,当首推科举,只有朝中任官用人能够一视同仁,方能根治。” 李瑁听着高适的话,点了点头,但脸上却未见丝毫的笑容。 科举之制说来唯才是举,以能用人,但抛开其他人情世故不谈,光是将世家子和寒门子放于一处考试,论文才,论韬略,论眼界,世家子大多都要胜过寒门子弟。 这与天赋无关,而是出身和环境本就决定了的。 大唐历代帝王,数代英主,太宗皇帝、高宗皇帝、则天皇帝、玄宗皇帝,无一不是极重科举,可历经数代成效也不过尔尔,朝中与地方的要职依旧尽数被世家门阀把持。 若无李瑁在此,就算是到了百余年后大唐衰亡,局势依旧如此。 李瑁道:“科举虽好,但科举之制成效几何,天下有目共睹,若光凭科举之制恐难以奏效,尚需其他举措一同施行。” 李瑁既然这么说,必然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于是高适问道:“不知陛下的意思是?” 李瑁道:“朕欲尊孔子有教无类之说,参照国子监,发展地方州学、县学、乡学,延请文德之辈于地方教学,接纳寒门子弟入学,你们以为可否。” 李瑁的话说完,李泌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好一个有教无类,李瑁这是要扛着孔子的大旗,断了世家的根啊。 若是此计施行,到时各地大兴官学,寒门子弟也都可以自幼读书识字,条件虽依旧难与世家子比拟,但总归会有天赋较高者脱颖而出,到时李瑁再借助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