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柴油机初接触 (第4/5页)
前锋村,也叫第一行政村,有人口720,超过16的一个没有,来这里当村长的是前指导员郑星洲,副村长是高明轩,副连长退役。 两人来之前以为是来军屯的,兴致勃勃的到来,结果发现接手了一个学堂!是的,这个村的第一栋建筑是学校。 刘一鸣说把这些孩子丢进学校去,陈思源和兄长商量了一下,反正要修建学校,就干脆在前锋村修建了第二小学。第一小学在泗水,一群能容纳两千学生的大型小学。 “司令!”*2 两人敬礼,刘一鸣回礼。 “司令,您叫别人来吧,这是真做不了啊!”郑星洲还不好意思,高明轩不一样,大吐苦水,“司令,咱那儿懂得带孩子啊,我也才十九岁,看见这些孩子,我是一个头两个大!” “怎么?冲锋你都敢上,孩子你不敢带?”刘一鸣刺激道。 “他,他不一样!这些孩子,不是孩子的问题,我不会做这个!”高明轩说道。 “行了,我就是来看你们有什么问题的,说说,有什么困难。”刘一鸣说道。 “缺人,劳动力,分配的三千亩水田根本种不了,再不来劳动力,全都荒了。”高明轩说道。 “还有老师,七百多人的学校只有十个老师,忙不过来!”郑星洲补充到。 “现在到处都缺人,从巴达维亚招了四百名教师,正在培训,马上就会分配下来,不过这些教师年龄有点小,他们也需要时间学习,生活上照顾一下他们!”刘一鸣说道。 没有办法,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口号下,初中文化以上的人,从十八到二十八,都报名教师招聘。 理论上是够了,实际上这就是整个南华的大半力量了,而需要人的地方不止这里,年龄在18-22的,还需要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