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_第十八章 立棍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立棍儿 (第3/6页)

    随后还各赐予二人一根下坠黄穗的竹竿,以示皇恩。自此,凡梭、李二丐讨要之处,不论商家居民,文武官职,只要见杆儿或见鼓,都要给钱。

    再后来梭、李二人出宫之后。由于深悔未向洪武帝讨得住处,竟又在通济门内,挖城墙掘洞而居,而地面官人因惧怕竹竿黄穗,也并不敢拦阻。

    至于其他的普通乞丐,因为甚为艳羡梭李二丐之行乞特权。于是或投梭为师,或投李为师,由此梭李之徒,日见增加昌盛,后来更发展成为六大支派,即丁、高、范、郭、齐、闰六姓也。

    可以说,在昔帝制时代,南京乞丐之多,为各地之冠。通济门内“花子洞”,即乞丐居留之所。

    而这段故事,后来也被相声大家刘宝瑞先生加工演绎,编成了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大概很多人都不陌生。

    再之后,在明太宗朱元璋太孙建文皇帝在位时,燕王朱棣迫走建文皇帝。篡位迁都于燕京,还有许多乞丐随驾北来,自此南京乞丐便在燕京正式落脚生根。甚至于传至清末民初时期,北平尚有许多“杆儿上的”(黑话,即乞丐头儿)。

    至此时期,这些乞丐各辖一方,从出身划分,大致可分为“蓝杆子”、“黄杆子”两支。“黄杆子”系由破落贫困的八旗子弟所组成,是高级乞丐的组织,丐头则由王公贝勒充任。“蓝杆子”是普通乞丐的首领。

    而唯独没有任何变化的,那便是由挂穗儿杆子演变来的权杖类凭信物,依然是穷家门公认的权势代表。

    其时,京城丐帮势力不小,恶讨之风盛行,官方管理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