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康山酒会 (第9/16页)
,原本是不能饮酒的,这时又怎能逾矩?遂答道:“皇上,臣尚在守制,这饮酒之事……” “这是国事。”乾隆道:“王杰,你是朝中兵部尚书,平日学术德行,更是天下楷模。今日广达让人演这出戏,原是为了教化百姓,正与你是同路人才是。这酒你不敬,朕让谁敬去?你虽守制,但国事为重,便饮了这杯罢!” 看着王杰一时踌躇,和珅也随即笑道:“王大人,你事母至孝,天下共知。便饮下这杯酒,天下人还能因这杯酒,就说你不孝不成?况且这杯酒乃是上意,饮了它,是为国尽忠。所谓忠孝忠孝,孰先孰后,王大人可要想清楚了。”自和珅任事以来,王杰便一直不予他结交,故而和珅心中,对王杰向来不满,这时难得有个迎合乾隆,挤兑王杰的机会,自然要把握住了。 眼看乾隆再三催促,和珅煽风点火,王杰也不敢多说,只好斟酒满杯,与江春饮了一杯。可江春这日所备之酒乃是陈年美酒,王杰酒量又不高,本想着守制不必喝酒,也并未在意。可这随意饮下一杯,竟已不胜酒力,头渐渐痛起来,也无力再抬头。 下面杨吉也喝了不少,看着这场戏,觉得这小尼姑也太糊涂,以后无论发生什么,都是自找苦吃,与他无关了,迷迷糊糊间,竟然渐渐睡了过去。所幸台下官绅多在观戏,也没人注意这样一个小人物。阮元父子看着杨吉,觉得父子二人能领他回家,就没麻烦江家人。 不觉天色渐晚,已至二更,演到心善的徐知府收留孩子抚养长大,却因孩子是申家骨血,不得不将孩子归还申家。故事已近结尾,乾隆看了,却颇为这徐知府不值。道:“这故事虽然有趣,可朕觉得,其实并不合人伦之道。那徐知府养了孩子二十年,早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