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_第70章 吊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0章 吊油 (第2/4页)

专门下旨监督提醒,可见珐琅彩的珍贵。

    就连当年拥兵自重,后来功高盖主的年羹尧,二月十二日的谢折里称:臣伏覩珐琅翎管,制作精致,颜色娇丽,不胜爱羡,谨缮摺恭谢天恩,更恳圣慈,如有新制珐琅物件,赏赐一二,以满臣之贪念。

    自炼珐琅料的成功,不仅摆脱珐琅彩生产因依靠进口料而可能产生的捉襟见肘的窘态,而且新增加的彩色品种亦可使画珐琅在表现时更加得心应手。

    乾隆时期珐琅彩瓷器的装饰题材较雍正时更加丰富,除山水、花卉、花鸟外,还有西洋人物,以及受洛可可艺术风格影响的各种洋花图案。

    鲁善工放下彩碗,闭目开始回忆刚才吸收的记忆碎片,很快抓住关键,油!

    按照詹远广多年研究所得,其实珐琅彩最神秘的还是用来调和颜料的油,也就是传说中的多尔门油!

    任何一件珐琅彩器物,过程十分繁琐,先由工匠制作模型画样,送皇帝审批,再返如意馆绘成纹饰。

    如意馆画师多是高官,如蒋廷锡、张宗苍;或皇室供奉的宫廷画家,如郎世宁、冷枚、袁江等等。

    绘画以后是在故宫、颐和园等地烘烧,最后送皇帝验收,再下旨配座送端凝殿存放。

    所用珐琅料和多尔门油全是进口,需经多次修模和试烧才能完成,绘画少则三四个月,多则八九个月才能绘成。

    一般瓷器最多两次烧造,而珐琅彩最少也要五六次才能完成。一片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