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_第301章 点泥成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1章 点泥成金 (第7/15页)

天天骑马打仗,对我来说没兴趣!所以你注意看,魏晋人都坐牛车,放缓生活节奏。中国每一次经济高速发展以后,都会伴随着一段时间的节奏放缓,这和我们平时生存的状况都差不多。比如我们去参加一场体育竞赛,赛完以后也要放缓一阵,休养一阵。

    魏晋时期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这七个人聚集在今天的河南修武一带,在竹林里,对酒当歌,一天到晚说着些不太着调的事。但正是这些人和这一时代的特征,使我们的很多艺术都达到了巅峰。今天说的风格、韵律、节奏,很多词汇都是这个时期产生并广泛应用的。内心的感受,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很容易被人们忽略。

    魏晋人由于饱受三国时期的战争之苦,所以要停下来享受生活。那么这时期的瓷器是什么样子呢?中国瓷器在此时非常特殊,体现在有大量动物造型出现上。在当时烧造这种动物造型的瓷器,比做一个普通的圆形碗、罐子要难得多。

    都有什么动物造型呢?比如有熊尊、鸡头壶、青瓷羊、虎子等等。魏晋人特别喜欢这种动物造型,是因为当时整个社会强调的都是内心感受。比如同样一把壶,做一个简单的壶不就得了吗?为什么要搁一个鸡头?就是受社会整体文化背景的影响,魏晋人觉得有情趣。西晋早期的鸡头壶,那个鸡头就是一个装饰,根本不通气,水不能从鸡嘴里流出来,而是要从上面倒出来。后来到了东晋,才知道可以把鸡嘴的地方捅通了,水能从鸡嘴里流出来。除了鸡头壶,还有羊头壶,水就从羊嘴里流出来。

    我们再来重新认识一下“壶“。早期的壶的概念很明确,就是哪儿进哪儿出,比如水从口部倒进去,也要从口部倒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