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2节 (第1/4页)
“大宋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 徐云见说看了他一眼,抛出了一个新问题: “那么殿下,若是由您当政,不知会从哪方面下手?” 小赵显然思考过这个问题不止一次,眼下整个人虽然迷糊糊的,但依旧果决的答道: “内消党争,西平空饷!” 说完他又打了个酒嗝,继续迷糊道: “党争之乱持之久……久矣,神宗以降,围绕变法产生的新旧党争,更是席卷朝野,早……早已危害到了朝堂格局。 你看,除却赵郡公一心……一心钻研学位,近些年谁人能够保持中……中立?……” 说完这番话,小赵忽然打了个哈欠,蜷缩到了椅子上睡了起来。 识趣.jpg。 而在他身边,徐云则陷入了沉思。 宋代的党争,其实早在开国之初,赵匡胤就有所预感和警觉。 建隆三年……也就是962年的时候。 针对官员产生最重要来源的科举考试,赵匡胤颁布了一条严令: “及第举人不得呼知举官为恩门、师门及自称门生。” 过了几年。 赵匡胤又将殿试确立为定制,通过这一形式,强调中试者皆为皇帝所钦点。 也就是由“座主门生”变成了“天子门生”。 这种做法的目的就是试图强化皇权存在,弱化座师色彩。 从而打破因科举而形成师生、同门朋党的情况。 奈何天不遂人意。 宋朝由于得国不正,因此一直都压抑着武将的地位,强调文人高格。 而这种做法在成就了一幕幕名臣云集、群英荟萃的盛况的同时。 也导致了朝廷重臣竞相以权力追逐为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