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15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8节 (第1/4页)

    但只有几个数据的话,计算出来的偏差值可能会很大很大。

    所以为了缩减这种误差,老贾他们既利用了贾宪(杨辉)三角的二项式除余,接着再……

    将所有的数据进行归类汇算。

    或者更准确一点说,是归类手算。

    而归类数据的数量,便是最后所提及的……

    五千三百多组。

    这无疑是个相当庞大的计算量,尤其是对眼前这个老年天团而言,他们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才能坚持下来。

    至于推导出的那个一点几的数值是啥意思呢?

    这样说吧。

    只要能进一步的进行归纳统计。

    半波带法啥的且不说有没有机会发现,但推导出f=(l^2-d^2)/4l这个公式还是轻轻松松的。

    这个公式一旦推导出来,可以说限制透镜研磨的,就只有工业硬件水准了。

    学过光学物理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西方最早出现的是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也就是徐云最开始的目标,涉及到的是标量问题。

    其实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不是严格的理论产物,较大程度上是凭朴素的直觉而得到的。

    所以为何“所有的子波前叠加就是取它们的包络”是没法说清楚原因的,但却可以作为一个引子。

    还是那句话。

    有些时候不太完备的概念,在古代背景下反而可以更省力,更容易被理解。

    可徐云没想到的是。

    老贾等人在经过几日苦算之后。

    竟然硬生生的触及到了当初自己所说的第四层,也就是麦克斯韦领域的概念!

    诚然。

    老贾等人只是很小很小的触碰到了这个领域,后头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