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53 (第2/8页)
精绝、戎卢、扜弥、渠勒、于阗、皮山、乌秆、西夜、子合、蒲犁、依耐、无雷、难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今乌恰县)、莎车、疏勒、尉头、姑墨(今阿克苏县)、温宿(今乌什县)、龟兹(今库车县)、尉犁、危须、焉耆、姑师(车师)、墨山、劫、狐胡、渠犁、乌垒,三十六国中,一部分是游牧部落,另一部分是城郭之国,当时于阗、焉耆、疏勒是西域三大强国。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中原sao乱,匈奴乘机统治西域,各族人民不堪敛税重苛的虐待,向东汉武帝请求三次,十八国国王以送儿子到洛阳学习当人质真诚誓言,要求内属中原,刘秀在立足未稳之时,十分不情愿的将西域都护府迁往龟兹乾城(今新和县境内)。 西汉时,都护为加于其他官号上的职称,多以骑都尉领其职,秩比二千石,东汉时为单任官职,武帝、昭帝时常在渠犁、轮台屯田,置使者校尉领护,以供应往来使者,宣帝地节二年,遣侍郎郑吉屯田渠犁,与匈奴争车师,有功,迁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诸国,至神爵二年,匈奴日逐王降汉,使郑吉发兵迎之,“北道”亦通,遂以郑吉为骑都尉,兼护车师以西“北道”诸国,因总领南北两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始于此,西汉时,都护治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北),与渠犁田官相近,屯田都尉属都护,都护开幕府,属官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丞一人,司马、侯、千人各两人,都护职在统领大宛(今俄罗斯费尔干纳盆地)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伊犁河流域)、康居(今锡尔河中游地带)等行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乌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