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秘史(更新至600章)_分卷阅读26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65 (第1/8页)

    的碛西诸州也随地都有祆祠。唐朝祠部还设有管理火祆教的祀官萨宝府官,主持祭祀。

    萨宝府官分为萨宝(中国史籍也称萨甫)祆正、祆祝、率府、府史等,自四品至七品不等,由波斯人或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的信徒担任。唐时中国疆域辽阔,海外贸易发达,唐王朝之所以采取这种措施,一方面是为了尊重外国侨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与波斯、西域诸国建立友好关系,有着政治和商业上的目的。唐会昌五年武宗在禁传佛教和其他外来宗教的同时,火祆教也受到排斥,景教、摩尼教和祆教的许多祠庙都被拆毁,僧侣被勒令还俗。但至大中年间即弛禁,以后经五代、两宋犹有残存,民间仍有奉祀火神的习俗,在汴梁、镇江等地还有祆祠。南宋以后,很少见诸中国典籍。以后,在中国内地基本绝迹。

    在金庸武侠中记载的明教,即历史上的摩尼教,就是起源于琐罗亚斯德教,但教义融合了大量基督教、佛教等其他宗教教义。国内常不加区分的将琐罗亚斯德教与摩尼教统称为“拜火教”,含义比较混乱。

    祆教在新疆的早期传播情况不详。一九七八年在乌鲁木齐阿拉沟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件高方座承兽铜盘。据考证,这件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一世纪的铜盘,与中亚发现的祆教祭祀圣火的,这表示祆教传入新疆当不晚于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一世纪,传入路线是由波斯经中亚进入新疆,由于祆教崇拜天、地、日、月、水、火、木、土,与新疆盛行的原始自然崇拜基本相同,因此容易被当地居民接受,魏晋至唐宋时期,祆教在新疆各地迅速传播发展起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