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九章:冲动少年人 (第2/4页)
屡次巡边,都要钦点成国公扈从。 但是如今,门庭冷落,祖辈拼死挣来的爵位,也未保住。 朱仪如今的心绪激动,既是因为悲痛父亲的遭遇,也是对人情冷暖的感叹。 不得不说,文臣这次做的是真绝,为了打压勋戚,丝毫的人情都不讲。 如今成国公府面临的局面,其实非常的尴尬。 作为朝廷仅存的几座公府之一,它在勋戚当中的份量极重,尤其是,朱勇是先皇最信任的大将。 诚如朱仪所说,在宣德年间,朱勇的实权和受信任的程度,甚至要高过英国公张辅。 因此,要削去成国公的爵位很难。 朱仪一直在感叹人情冷暖,但是事实上,燕王府一系的勋贵们,已经在竭力争取了。 土木之役以后不久,就有大臣上本,指责成国公朱勇丧师辱国,当削去爵位,一族尽诛。 当时便有不少的勋贵反对,而且态度十分激烈。 成国公府一门显贵,故旧姻亲很多,这件事情遭受的反对程度,甚至比京营被拿去还要强烈。 争论到最后,谁也不肯让步,这件事情便一直搁置了下来。 在勋贵们的坚持之下,朝廷迟迟没有给朱勇定罪,也没有明诏削去成国公朱勇的爵位。 但是相对的,在文臣的坚持之下,爵位的袭封也被死死的卡住,同时,就连朱仪前往鹞儿岭祭葬的要求,也不予允准。 这就是文臣们最冷酷无情的地方。 朱勇的尸骨,到现在都没有归京,一直停在鹞儿岭。 因为一旦要将尸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