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九章:冲动少年人 (第3/4页)
迎回京中,那么就涉及到葬礼的规制和身后的谥号评价。 文臣始终认为,朱勇丧师辱国,不配以国公尊荣下葬。 勋贵们则觉得,朱勇虽然进军不当,但是毕竟是为国战死,累累战功,一门忠烈,何况人死为大,连身后名都不肯给,太过苛刻。 于是,索性就彻底搁置了下来,一直拖到了现在。 朱仪没有提爵位的事情,只是从人子的角度出发,请求祭葬,十分合理,但是的确也是在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态度。 见此情景,朱祁钰也叹了口气。 “你一片孝心,朕固然能够明白,但是你可知道,这次出兵,虽然是太上皇挂帅,但是你父亲却是帐下第一大将。” “英国公年迈不堪,你父亲却正当壮年,是这一批出征中的勋贵的中流砥柱。” “此一役当中,你父亲的过错,不仅是鹞儿岭一战,更是整个战略的失当,土木之败,虽是在你父亲死之后才发生,但是要论责任,你父亲却逃不掉。” 朝堂之争,总归都是要讲道理的。 单单是鹞儿岭一战的被伏,文臣不会这么揪着朱勇不放。 朝廷历次出征,前线指挥的总兵官,都是由勋贵担任,如果这一次不是亲征的话,那么这个总兵官,妥妥的就会落在朱勇的身上。 这次出征,勋贵之中以英国公张辅和成国公朱勇为尊,张辅年迈,成国公才是出战的主力。 很多战略的制定,都是出自于成国公朱勇,虽然说是迫于王振的压力,但是他要负的责任,却是推脱不掉的。 这才是这件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