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一章:廷议 (第2/7页)
,后因其才,土木之役后再擢为兵部员外郎,镇守居庸关,瓦剌退后,以功进左副都御史,朝廷互市之议起,罗通胆大包天,纠结聚众,鼓动朝臣,欲行不轨,被锁拿诏狱问罪。” “去岁春,因王骥忧惧避战,致平越被围,一城军民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境,朝廷罢去王骥总兵官一职,回京问罪,兵部主事吴诚核查旧年案卷,疑王骥包庇罗通,以小罪隐大罪,欺瞒朝廷,臣受陛下旨意,前往甘肃详查此案。” “一应罪证,俱在于此,罗通私自倒卖军器,贪污狎妓,侥幸逃脱一劫,却不思悔改,鼓动都察院众御史叩阙,实乃罪不容恕,靖远伯兵部尚书王骥,查察不力,蓄意包庇罗通,应当一同追究。” “此外,王骥奉诏剿灭苗乱,忧惧避战,致平越军民于不顾,拥兵自重,失人臣本分,亦当重惩,请陛下明鉴。” 要说罗通一案,也算拖延日久了。 早在去年春互市之事的时候,他就被锦衣卫抓了,但是后来因为牵扯到王骥,所以迟迟都没有判决。 这一年的工夫,风起云涌,朝廷上下诸般波澜,众人都险些要将这人给忘了。 结果,却在这个时候被提了起来。 当下,便有内侍将奏疏呈到御前,天子仔细看了看,旋即便道。 “苗地之乱虽平,但平越血书,朕仍字字在心,王骥率师讨伐不臣,却不能安民平乱,此非失职,更乃渎职,若不严加处置,平越数万冤魂难安,念在王骥曾于国有功,传旨,削去王骥靖安伯爵位,罢去一应官职,流放铁岭卫戍边,其余涉及人等,一概论罪。” 王骥的结果,其实早已经注定了。 平越的一封血书送到京师,无论王骥到底是不是挟寇自重,他的战略到底是否有错,都不重要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