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社_山海经的第八点想法:天之处刑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山海经的第八点想法:天之处刑者 (第8/18页)

   “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这个我说过了,是章鱼。

    虽然这玩意儿一首而十身,长得无比怪异。

    但是你们扪心自问,你们看到章鱼,会觉得它是神吗?

    不会的,就算是小孩子,也知道是一种动物。

    不是因为大人教的,而是质感。

    而是那种活蹦乱跳的生命气息。

    我再举个例子,比如一头熊,和一头玩具熊。

    它们长得一样,而且都会动,但都会叫。

    但我想,不会有人分辨不出,哪个是小熊,哪个是大玩具熊吧?

    现在你们来分辨一下下面的描述对象。

    有兽焉,其状如巨犬,身黑,犬齿,人立而行,吠声如虎。

    有神焉,其状如熊,吠声如虎,反臂于头上!

    请问,他们分别是什么?这个例子,我想足够明白了,不明白的举手!

    在楼上举手的,大家去欺负她!

    总而言之,不要把古人当傻子。

    古人只是词汇量稀少,但稀少却又精炼!

    他们见到从未见过的怪物,再恐怖,再神异,至少山海经的作者都冷静地记下……有兽焉!

    因为他知道,那是个动物!是个动物!是个动物!

    生物和非生物,给人的明显感觉就不一样,质感!一种古人都看得出来的,内在的,本质的,不同!

    无数人称山海经怪诞无序,我却从字缝里看得出二个字!

    理智!

    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分类严谨。

    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的国情,那个时代的‘约定成俗’,那个时代的常识!

    就好像山海经的作者,从来没解释‘龙’,没解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