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1626_第四十四章木匠皇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木匠皇帝 (第3/12页)

切富贵享受。

    此非是世人之愚,而是世人之性如此,人若不贪无欲道自随之,无所谓修与不修,更何况朕制此飞莺也非全是为了自己。”

    朱由校此时脸上带着真正的笑,十分兴奋,显然玄静的刚柔并济虽然是道家所说,可用于他的浴火飞莺也是十分适合。

    而他对于世人的理解显然要超过玄静,他知道世人之所以不愿修道,更愿信佛,是佛可以有求必应,而道却要人清心寡欲,甚至于无欲无求。

    佛教宣扬行善止恶,给人的是一种期盼,什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行善积德可以往生西天,来世更是可以因此而得福报,这都给人一种向往。

    所以佛教在大中华的土地上借鸡生蛋才会十分兴盛,而道教则少有人问津,皆因道教之道虚无飘渺,除了得道成仙之外,修道之人似乎全然感受不到什么好处。

    若不说道教,若是说纯粹的道家,那就更让人不会舍弃现在而去求虚无飘渺的道了,因为就连老子都说过,不尚贤,也不自称为圣人,就是不提倡有欲而求,毕竟崇拜与追求其实都是一种欲望的表现。

    (关尹子对此理解得才是真的透彻,勿以行观圣人,道无蹟,勿以言观圣人,道无言,勿以能观圣人,道无为,勿以貌观圣人,道无形。)

    说佛教在中国是借鸡生蛋其实是因为佛教引用了许多中国传统道家的东西,引为所用,又利用了人性里有欲而求的想法,所以更多人愿意相信一个有形有像的那些佛,而不愿相信一个无的道。

    但作为帝王来说,又信道不信佛,大体上自古帝王术其实就是道家无为之术,真正说到愚民的却是佛教与儒家。

    儒家讲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