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136节 (第6/7页)
种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已写过许多次的论题,若想在几千篇文章中脱颖而出,要比的自然是谁的论据更有说服力,谁的遣词造句更为精彩,以及谁的论点更为新颖了。 而想要新颖,自然在立意上应尽可能的做到新鲜、独特,不去重复别人用过的决意,更忌拾人牙慧、人云亦云。 林远秋并未急着给文章立意,而是在草稿纸上,先把《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整篇默写了下来。 题卷上的“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正出自其中。 其意为:在安定时要思及危险,这样就会有了防备,有了防备自然就没有了祸患。 都说知其意便知其立意,再加上备考时早已罗列出的宗旨,以及论据和大意。很快林远秋腹中就生出了这篇策文的成稿。 正值思如泉涌之际,林远秋铺开草稿纸,提笔蘸墨,洋洋洒洒写起文章来: 忧劳可兴国,逸豫可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然世人常自“思危”至“忘危”,功成名就之后重蹈险境者举不胜数…… 心中已有成稿,书写起来自然心手相应。一个时辰后,一篇近两千字的安国策就写了出来。 随后按照命题要求,林远秋开始字斟句酌、修改润色,最后把整篇文章的字数精减到一千字以内。 待检查没有错漏后,林远秋便字体端正的誊抄到了答题卷上。 都说时策是会试的重中之重,只有把策文写好了,整场考试才算有个完美的收尾。 所以,端写好整篇文章后的林远秋,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安心的舒一口气了。 不管最后成绩如何,此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